close

 十分感謝原作者朱香的辛勤工作~~~

原帖地址:http://www.yydzh.com/read.php?tid=264274

              http://www.yydzh.com/read.php?tid=908116

 

一直想寫一篇關於MABI背景設定的研究,但是工作太忙始終騰不出手,陸陸續續寫了很多相關的東西,就當作碎片隨手處理了一下。 MABI這個遊戲設計思路方面相信還是相當耗費心思的,因為本姑娘只懂英語和一點點拉丁語法,翻譯起愛爾蘭語和凱爾特語的資料比較困難,如果有解的不對的地方希望各位大大們幫我指出。

好了不說廢話了,我們正式開始。

 

 


 

關鍵詞:Mabinogi

 

關於Mabinogi一詞的由來,在之前已經有前輩們講過了,我簡單做一個引述,這部分基本都是前人的研究成果。 Mabinogi來自於一本名為《Mabinogion》的書,是現存最早的威爾斯傳說故事集之一,除了有關凱爾特人的故事之外,還提到了諾曼人(Normans)和法國人。 《Mabinogion》收集的眾多故事並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在前後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經過了多人的創作加工,一共包括了十一個故事(漢語譯本有十二個故事)。這些故事一般被後人分作四部分。

最早收錄《Mabinogion》的文獻是1300-1325期間的一本叫作《the White Book of Rhydderch》的手抄本。但是它收錄的內容並不全。而另一本,現今保存在牛津大學耶穌學院(Jesus College)的十四世紀手抄本《the Red Book of Hergest》才完整的收集了《Mabinogion》的全部十一個故事。

但是有《Mabinogion》有12個故事的版本,這是《Mabinogion》英文版本的譯者夏洛特夫人的傑作,她自己又在結尾添加了第十二個故事《The Romance of Taliesin》。但不論《he White Book of Rhydderch》還是《the Red Book of Hergest》都沒有收錄這個故事。

Mabinogion的名字就是夏洛特夫人給起的。關於這個名字的來歷有好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在《Mabinogion》第一部分的四個故事中,每個故事最後都用同一句話結尾:“So ends this Branch of the Mabinogi.”在威爾士語裡,單詞“mad”的意思是“孩子”, 所以夏洛特夫人認為“mabinogi”是個名詞,意思就是“為孩子寫的故事”。而書名採用的是“mabinogi”的複數形式“mabinogion”,意思相當於“兒童故事集”。另一種說法是,“mabinog”的意思是“吟遊詩人的學徒”,“mabinogi”的意思就是“吟遊詩人學徒們吟唱的故事”。

在MABI遊戲的背景,主要是處於這四部分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故事裡,講的是兩次神魔大戰後的凱爾特人的生活,主要指愛爾蘭一帶的凱爾特人。

 

 


關鍵詞:凱爾特(Celts)

 

 

凱爾特人是北部歐洲的原著民,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一直以來都有歷史學者認為是凱爾特人建造了英國那座舉世聞名的“巨石陣”(仔細看一下遊戲裡對石巨人的情節就知道了,呵呵)。這些歷史學者主要的理由是,一直以來,巨石陣都是凱爾特祭司——德魯伊們舉行祭奠的神壇,這個我們放到後面介紹德洛依德的部分再仔細說。

古凱爾特人曾經為阻止凱撒征服高盧而和羅馬軍隊交過手,但最終羅馬人還是從凱爾特人手中奪取了不列顛群島和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區。在中世紀,凱爾特人也曾經重新強盛過一段時期,不過,這個文明在中世紀的大多數時候都僅僅只是作為歐洲邊緣地區的一股二流勢力而存在。在古羅馬帝國覆滅之際,凱爾特人所控制的勢力範圍只剩下愛爾蘭,威爾斯,蘇格蘭的一部分和法國西北部的一小部分。進入中世紀之後,凱爾特人鞏固了自己在蘇格蘭的主導地位,並數次企圖進而控制英格蘭的大部分地區。

古凱爾特人沒有首都。在中世紀降臨之後,一些古凱爾特人部落逐漸融合在一起,組成了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其中,愛爾蘭的凱爾特人(即後世所稱的愛爾蘭人)從挪威人手中奪取了都柏林,並把它作為自己的首都,而愛丁堡則被蘇格蘭的凱爾特人(即後世所稱的蘇格蘭人)選為自己的首都。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伊比利亞人(Iberians)從地中海地區來到不列顛島定居。他們給不列顛帶來了新石器(Neolit​​hic)文化,同時征服了先前在那兒居住的舊石器人。大約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凱爾特人;(Celts)從歐洲大陸進犯並佔領了不列顛諸島。

凱爾特人講凱爾特語,今天居住在蘇格蘭北部和西部山地的蓋爾人(Gaels)仍使用這種語言。凱爾特語後來被合併進拉丁語系的一個旁枝,我們現在依然可以在愛爾蘭語和威爾斯土語裡找到凱爾特語的單詞。 MABI裡所有的拉丁文名稱、地名、人名幾乎都不是英文名稱,而是愛爾蘭語,其中一些異化已經與現代英語很為接近。

實事求是講,凱爾特神話是歐洲歷史文化的一個旁門,屬於希臘式神話的一部分,但卻成了為今天的魔幻類動漫網游裡的主要故事背景。前到《龍槍編年史》後到《哈利波特》,包括《魔戒》之類全部是以凱爾特神話為背景的。

 

 


 

關鍵詞:愛爾琳、圖德南、弗魔族和米列希安

 

愛爾琳是MABI世界的總稱,Erin這個詞本身就是凱爾特人對愛爾蘭的稱呼,那麼MABI的世界就是更為細化到愛爾蘭的傳說和生活。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上古時期的歷史都是記載在神話傳說和詩歌中的,在凱爾特神話裡記錄了愛爾蘭5次被入侵的過程。第一次是Partholon人與Fomoria人的生存之爭。 Fomoria人就是遊戲所稱的弗魔族。

故事是講Partholon人定居在愛爾蘭的Beltaine三百年。他們和Fomoria人作戰。 Fomoria人傳說是一群畸形生物,可能是這片土地上的原來就有的本地神仙,因為沒有人提到過他們是何時來到愛爾蘭的。後來Partholon人整個種族由於一場瘟疫而神秘的滅絕了,Fomoria人成為這裡唯一的原住民。需要一提的是,Fomoria也是人類,並不是怪物,只是跟其他人類不同種族而已。

第二次入侵愛爾蘭的是諾曼人(Nemed,英文為Normans ; 台譯 : 娜培德)根據《the Book of the Dun Cow》一書中的《the Leabhar Gabhala Erinn》所述,Nemed人是繼Partholon人之後到達愛爾蘭的。據說他們中兩千人死於瘟疫,其餘的人在遭受了Fomoria的致命打擊後也不得不離開了。

第三次入侵是Firbolg人,他們被稱為女神Domnu的人民,屬於Fomoria的一個分枝,最後匯入了土著的Fomoria。

最重要的是後兩次入侵,MABI的故事背景就建立在這後兩次上。 Tuatha De Danann是第四批入侵的民族,他們就是遊戲裡反復提及的圖德南族,遊戲裡所有的人類NPC,特拉克、鄧肯、瑪洛士等人都是這個民族的,所以說並不是弗魔族侵略圖德南的土地,而是圖德南族在向弗魔族要求生存空間。

Tuatha De Danann人自稱是女神Danu的子孫(遊戲裡在一本講述旋渦山的書籍中提到過這位女神,她是凱爾特神話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Tuatha De Danann的意思就是Danu女神的孩子。他們也定居在Beltaine。傳說他們來自天空,而且他們從四個魔幻城市帶來了四件寶物:命運之石(Lia Fail)、戰神(Lug)之矛,努阿杜(Nuadu)之劍和善神達格達(Dagda)那口永不耗盡的大釜。他們同Fir Bolgs人在Mag​​h Tuireadh進行了第一場戰鬥,後來他們又和Fomoria人在Mag​​h Tuireadh進行了第二場戰鬥。

記錄這兩場戰鬥的是凱爾特傳說裡的《Cath Maige Tuired》,這個詞組翻譯成英文就是《The Battle of Moytura》,也就是MABI遊戲背景裡非常重要的前言部分——前後兩次莫伊圖拉戰爭。在這兩場戰爭之後,Tuatha De Danann成為愛爾蘭的新主人,Fomoria人勢力衰落,開始陸續在圖德南的追殺下,被趕下海或被逼到了偏僻的山區。

本來到此,MABI的前言部分就結束了,但是DEVCAT的設計思路真的很有內涵,讓生活於現代的我們通過被稱為靈魂之流的方式(這種方式後文德魯伊部分有介紹)來帶愛爾琳。那麼我們是什麼呢?在像特拉克這樣的圖德南人口中得知,我們被他們稱為米列希安(The Milesians),這就是關於愛爾蘭第五次入侵的故事。

凱爾特傳說中,The Milesians被認為是現在蓋爾人Gaels的祖先。他們的出現標誌著神仙時代的結束和人類時代的到來。米列希安與圖德南的衝突進行了幾個世紀,最後以米列希安的獲勝告終,而圖德南族則被驅逐至他們來世的王國“Tir nan Og”, Tir nan Og是一個標準的凱爾特發音,在遊戲裡被翻譯為:堤爾納諾。

MABI遊戲裡把曾經歷史上發生的現實衝突,變為了文化衝突,圖德南開始吸收米列希安的文化,而G1、G2、G3任務的主線劇情的核心就是用米列希安的到來,逐漸引出圖德南找到堤爾納諾,並發現堤爾納諾原來就是愛爾琳,來世的樂園就是現世的愛爾蘭,完全切合和德魯伊的教義。

 

 


關鍵詞:堤爾克那、杜巴頓、班克爾和艾明馬夏

 

 

堤爾克那(Tir Chonaill)

Tir Chonaill是一個愛爾蘭語單詞,在現在英國的地區裡沒有與它相同的地名。歷史上Tir Chonaill曾經在北愛爾蘭西部一個由凱爾特人後裔蓋爾人(Gaels人)建立的城邦,注意是城邦而不是國家,當時屬於威爾斯政權的一支加盟力量。在英國的漢諾威廣場(Hanover Square)西南角有一個同樣名稱堪稱英格蘭最完美的建築——泰可尼宮(Tyrconnel House),Tir Chonaill英語對應的單詞是Tyrconnel,這個建築的名字是為了紀念一位愛爾蘭史學家,這位出身蓋爾人的史學家就叫做Tyrconnel。

Tyrconnel與其他三個人的作品《愛爾蘭王國年代紀》(Annala Rioghachta Éireann),是當時的凱爾特人(主要是其後裔蓋爾人)編輯的最完備的一部愛爾蘭史。其開始部分是編年史,但講述到十六世紀的時候,內容越來越多,而當它涉及伊麗莎白時代的時候就成了連貫的敘事史。而不謀而合的是,Tir Chonaill城邦的歷史也記錄在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一讀。

這是一個猜想,僅僅是猜想,也許DEVCAT正是用Tyrconnel這個詞命名玩家所進入的第一個村莊,來詮釋整個遊戲的愛爾蘭基調,因為MABI講述的是生活在愛爾蘭的凱爾特人,所以為愛爾蘭做編年史的Tyrconnel就更有紀念意義,於是以其在愛爾蘭語裡的名字Tir Chonaill來命名了我名初到的這個小山村。

所以我認為Tir Chonaill以上兩層含義全部包括。

 

杜巴頓(Dunbarton)

關於敦巴倫的解釋我有兩種,但是事實上講,我也搞不清哪個是對的,姑且全部寫出來。

目前英國格拉斯哥以西23公里,位於Lomond湖和高地的入口處有一個城鎮,名字叫做Dumbarton。這座城鎮是斯特拉思克萊德區不列顛(Briton of Strathclyde)的古都,經過歲月的流逝保存至今。

鄧巴頓岩石(Dumbarton Rock)是一個旅遊景點,在其之上的鄧巴頓城堡(Dumbarton Castle)。這個城堡曾經收藏著蘇格蘭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的武器——雙手闊劍。由於這個地點風景和名字都跟MABI裡的Dunbarton非常相似(名字只差一個字母),所以遊戲裡的杜巴倫很可能是這裡。

還有另外一個解釋,在凱爾特語發音裡Dunbarton和英語拼寫的都柏林(Dublin)是互相對應的一個單詞。前面已經解釋過了,愛爾琳就是愛爾蘭,那麼Dunbarton很有可能指的就是都柏林,愛爾蘭凱爾特人的首都。

 

班克爾(Bangor)

班克爾其實跟礦沒啥關係,它是北愛爾蘭東部的一個自治市區,位於貝爾法斯特湖邊。是愛爾蘭著名的港口和休假勝地,它依山而建位於Snowdon和大海之間,在這裡坐落著著名的班戈大學。跟礦產有關係的Bangor,不是指愛爾蘭這個,而是美國緬因州中南部一城市,位於佩諾布斯科特河畔。至於在凱爾特神話裡是不是有關於班戈的傳說,我還沒有查到。

說到班戈就又有一個問題了,如果遊戲裡的班克爾是指北愛爾蘭的Bangor的話,那麼處於遊戲定位於愛爾蘭地區考慮,Dunbarton作為都柏林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

 

艾明馬夏(Emain Macha)

Emain Macha是歷史上愛爾蘭城邦Ulaid的都城,也就是現在北愛爾蘭最亂的區阿爾斯特(Ulster)的核心地區,Emain Macha在英文對應的詞是Armagh,所以很多記錄愛爾蘭歷史的英文書中都以Armagh代替Emain Macha,其實兩者是一個地方。在歷史上,北愛爾蘭的Emain Macha就是凱爾特人實質控制的邊境線地區,Emain Macha外就是盎格魯•撒克森的勢力範圍。

Macha在凱爾特語裡有雙生、孿生的意思,包括現在的蓋爾人,依然管雙胞胎叫做Macha。 Emain Macha的名字由來於凱爾特傳說中的《庫利牛爭奪戰記》(Raiding of the Cattle of Cooley)的一章, Crunchu參加阿爾斯特省(Ulster)的大集會,他在會上吹噓說,他妻子Macha比國王的馬還要跑得快。懷孕的妻子Macha請求免除比賽,她已經臨產了。但因為Crunchu牛皮已經吹出口,如果她不能贏得這場賽跑,丈夫就難免一死。 Macha跟國王的馬拉的戰車並行馳騁,當她衝過終點的時候生下了一對雙生子,同時她對男人發出詛咒。她在戰車旁分娩,生下雙胞胎,孩子就叫Emain Macha,這是這個名字最早的記錄。

Emain在凱爾特語裡有深刻的標記和記憶的意思,所以我認為Emain Macha應該解釋為Macha的印記。

 

 


 

關鍵詞:茉麗安、馬夏、凱爾特諸神

 

茉麗安(Morrigan)


這就是Morrigan的雕像,她是遊戲G1-G3的重要人物,一般來說都是神仙打架老百姓遭殃,那麼茉麗安到底是乾嘛的呢。其實她是一個泛凱爾特文化圈的神,並不像遊戲裡出現的那麼溫柔。她在凱爾特神話裡是主要神祗之一的Danu神族成員,掌管著戰爭和死亡,在英語翻譯裡,解釋為“Great Queen”和“Queen of Phantoms or Demons”都有,但是茉麗安的形像在凱爾特神話的發展中是有所變化的,最開始時被看做超越最高的戰爭女神,到後來的死亡女神和幽靈女神,這個變化是有原因的。

前面我們說了,MABI的背景是在2次莫伊圖拉戰爭之後到米列希安到來的這段時空,這裡出現的茉麗安是中前期的形象,即超越最高的戰爭女神形態。在第二次莫伊圖拉戰爭中,雙方開戰的前一天晚上,圖德南族的首領在路上撿到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沒有語言能力,但是他卻可以與她進行精神層面的溝通,於是把她帶回了駐地。

當月亮升起來的時候,這個女孩告訴了他Fomoria人已經準備好了陷阱,他們的首領已經修煉成了一種大範圍殺傷性的禁忌魔法,遊戲中G1提及的瑪洛士阻止的那種魔法,她請圖德南萬分小心。這個女孩就是茉麗安的化身。

第二天的戰鬥異常激烈,圖德南的很多戰士都被這種魔法殺死了,關鍵時刻茉麗安以黑色烏鴉形態飛翔在戰場上空,並幫助圖德南扭轉了戰局。這就是凱爾特神話的內容,至於用什麼方式逆轉勝負,我們不得而知。最終圖德南獲勝,在首領陣亡的情況下,勇士Lugh成為了繼任的領導者。

但之後茉麗安的形像在凱爾特神話裡幾經演變,越來越陰暗,最終成為了死亡女神。這個轉折點是神話裡第一部分中的《Raiding of the Cattle of Cooley》勇士Cuchulainn獨自抵抗Connacht進攻的部分,網上有人把Cuchulainn稱為凱爾特版的阿喀琉斯,偉大而短命的戰士,這個解釋很精確了,但是Cuchulainn的短命是因為受到了女神茉麗安的詛咒,因為他拒絕了茉麗安的感情。


這是Oliver Sheppard很著名的藝術作品《Dead of Cuchulainn》,肩頭上停留的烏鴉就是茉麗安的化身,所以遊戲的女神是黑翅膀的形態。茉麗安最終在神話裡嫁給了圖德南族的第一任領袖——大地之神Daghda,Daghda是大地母神Danu的孩子,所以茉麗安才被算入Danu神族。

從本質上講,茉麗安形象逆轉性的變化是由凱爾特文明逐漸發展所決定的,也可以說是必然的。茉麗安信仰誕生的時期,凱爾特民族還處於母系氏族晚期,這一時期,在生產生活中仍然是以女性為主導,隨著凱爾特民族生產力和文明的發展,並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對外戰爭,男性逐漸成為凱爾特民族的主導力量,婦女地位下降。男性在執掌社會後,便需要更多以男性為形象的神來作為信仰對象,婦女地位下降也導致女神信仰為主的神學體系變動。到圖德南時期,凱爾特信仰裡已經出現了很多男神,Lugh就是這一時期形成的信仰,Lugh的信仰代表太陽,而在這之前代表這一信仰的是茉麗安的姐妹Macha。

隨著男性社會形態逐漸確立和發展,茉麗安的形象越來越陰暗,最終變成執掌死亡的女神。而到基督教立足於愛爾蘭的時期,茉麗安就已經變成的女巫甚至魔女的代名詞。

 

馬夏(Macha)

Macha也是一位戰爭女神,掌管戰爭、生育和關於農業生產的要素。她的名字在前面Emain Macha的介紹裡已經講過了。 Macha的意思雖然是孿生,但是前後兩個Macha是不是同一個人,凱爾特神話裡沒有交代。


這就是阿爾斯特大教堂裡收藏的Macha畫像。
在早期農業時代,凱爾特神話裡主要的女神形象就是掌管生育和收穫。在阿爾斯特地區這個女神就被稱為Macha,從凱爾特神話記錄上分析,Macha比Morrigan出現的時間還要早,當時凱爾特社會裡,女性擁有相當的地位,甚至可以成為整個部落的統治者,就是我前面所說的處於原始母系氏族殘留階段誕生的神。傳說中的Macha是紅色頭髮,她的形象現在仍然可以在阿爾斯特大教堂裡找到,在這一時期,Macha是沒有戰神形象的,她象徵的是太陽和溫暖的大地,她被劃為戰神形象,是在Morrigan即將出現的時候。

Macha與Morrigan在意義和形象上都是孿生的,Morrigan掌管死亡,而Macha掌管生育。由於在凱爾特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戰爭從未停止,在男性逐漸在古凱爾特人中開始佔據更高地位時,婦女仍然沒有完全脫離戰爭。她們需要信仰一個女神,就像戰場上的男子一樣威武,這個崇拜最開始是在Macha身上,但由於與之前流傳的信仰差異越來越大,Macha的形象越來越不明朗,凱爾特文化就在Macha基礎上又分離出一個新的女神,並賦予了她戰爭的信仰,這個女神就是Morrigan。所以才有Macha與Morrigan是孿生的說法,隨後又分離出另一位女神執掌豐收的形象,這位女神就是與Macha、Morrigan三位一體的Badb,Macha的信仰就變為掌管生育、預言和恐懼,三位女神的形象相同,化身都是烏鴉。

 
這是高盧地區的Morrigan、Macha和Badb雕像
在凱爾特神話里女神經常是以三種形態或者三位一組的形式出現,Morrigan、Macha和Badb在高盧凱爾特版本里被稱為“馬特洛涅三聖母”,高盧版的Epona就是愛爾蘭版的Macha。

但遊戲裡那個因為與人類的愛情背叛而發下詛咒的Macha其實在凱爾神話裡發生在Morrigan身上。

 

凱爾特諸神

凱爾特民族文化本身在歐洲文化裡屬於蠻族的一支,由於遷徙範圍很廣,凱爾特信仰的分佈區域遍及高盧、北義大利、西班牙、不列顛與愛爾蘭。他們與日耳曼人並稱為蠻族,游離於主流的羅馬文化圈之外。當羅馬已經進入奴隸社會文明顛峰的時候,凱爾特人還處於母系氏族時期,當沒有脫離原始社會的民族與其他先進文明頻繁發生碰撞時,其民族信仰大多會複雜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多神論,凱爾特信仰便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演化為多神論的,和北歐神話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在德魯伊教溶入凱爾特文化之前,凱爾特信仰基本還停留在原始圖騰崇拜的階段。

 
這個圖像大家一定很熟悉,這就是遊戲裡經常出現的凱爾特十字架,就是原始圖騰崇拜時期延續下來的產物。由於狩獵,凱爾特神話中便有形似野豬、鹿、熊之神,在遊戲裡翻譯的一部凱爾特神話故事《白鹿傳說》裡,鹿就是以自然神族之一的形態出現。在定居的凱爾特區域便有代表農耕和畜牧的田野守護之神,還有Epona也就是Macha這樣的騎馬女神,Boann這樣的水源和豐收之神。

凱爾特諸神的早期成員基本全部是自然崇拜的圖騰,之後雖然發生過多次伴隨社會變革的神學體系變動,但其自然崇拜的圖騰都得以保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太陽神Lugh,也就是遊戲裡所說的光之騎士。遊戲裡把太陽稱為帕拉魯(PalaLugh),Pala是個詞根接頭,有類似頭銜的涵義,解釋為“神聖”、“神一樣”的意思。 Lugh是圖德南族的第二代領袖,在莫伊圖拉戰爭之後取得領袖地位,他是王子Cian 和恩雅(Ethlinn)的兒子。

恩雅公主的父​​親Balor是Fomoria人的國王,他聽到預言中自己將被孫子取代,就把恩雅公主關進高塔。結果工匠神Smith的兒子Cian在女巫Birog的幫助下與公主相會,公主生下三個兒子。國王Balor發現後要將孩子們溺死,Lugh受女巫保護得以逃脫並被送到其父親Cian那裡學習。並在第二次莫伊圖拉戰爭中,戰勝了Fomoria人。

Gairech的山間平原就是Lugh對陣Fomoria人的戰場,這個地方在遊戲裡被翻譯為萊爾特丘陵。 Gairech在凱爾特語的解釋裡是“兩山”,“兩山”又有兩個延伸的解釋,第一個是:鮮血和泥土掩埋的戰場。第二個則是:通向神居住的深山。

除了Lugh,遊戲裡還有一個反復出現的神,就是每間教堂裡供奉的雷米斯神(The Remmirath),Remmirath在凱爾特神話裡找不到,她是記錄在高盧版的神話中,通過對她描述內容的對比,我們可以知道Remmirath就是高盧人對大地母神Danu的稱呼,這是遊戲裡引用的差異,既然是選用Remmirath,就不應該再在介紹旋渦山的書籍中出現Danu的名字,Remmirath本身並不是凱爾特語,而是辛德爾語,意為“豐饒的大地”。

由於凱爾特神話週期比較長,而凱爾特人沒有文字記錄,所有知識和智慧全部是口口相傳,在廣泛的遷徙中神話的內容、包括神族的名字都會有所差異。所以現代的書籍中大多收錄了各版本共同的部分,並對各版本分別做了註解。

MABI裡的凱爾特世界的主神就是Remmirath,也就是Danu,除此而外的諸神基本全部屬於愛爾蘭版本。

 

 


 

關鍵詞:德魯伊與轉生

 

德魯伊

宗教信仰是凱爾特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後成為主流信仰的德魯伊教(Druidism)傳播範圍最廣,即便當今,仍然有嚴格恪守教義的德魯伊愛YY愛生活存在。這個宗教是泛凱爾特神秘主義的代表,既表現著凱爾特人對於自身和外部世界關係的一種觀念認識,映照出他們的創造性想像力,同時也出於他們本身對精神慰藉的強烈需求。遊戲裡的NPC特拉克、瑪洛士都是德魯伊教的傳承者,他們被成為德魯伊(Druid)。

玩過暗黑的朋友一定有印象,暗黑里德魯伊的形像是一個掌管風、火等自然元素的法師,可以驅使熊、狼、烏鴉等動物。雖然這個形象誇張了,但德魯伊確實是一個自然崇拜為主體的宗教。


“Druid”的詞根是“dru”, 意即“槲樹”,也有翻譯成“橡樹”的,其實是一種東西,高大的槲樹是凱爾特人天神的神像。 MABI裡我們剛剛進入這個世界時來到的那個平台,上面類似中國結的圖案就是橡樹枝條的纏繞。


我們再來看凱爾特十字架的造型,它就是一棵槲樹的樣子,周圍一圈圍繞的是槲樹的枝條。德魯伊教的宗教祭祀儀式十分隱秘,往往選擇在夜闌人靜、滿月高懸之際。儀式的舉行地點多在一片被稱作“聖所”的小樹林中或林間空地。所以也知道為什麼特拉克在夜裡才會變成人了吧。

祭祀的過程中德魯伊們身著教服,以金鐮割取槲寄生枝條,並在聖樹下舉行兩頭白牛的犧牲祭祀。德魯伊在凱爾特社會裡是一個頭銜,這個頭銜的社會地位非常高,他們享有免除兵役賦稅的特權。雖然很多人想要當德魯伊,大多數人卻因為無法背誦教義而被淘汰。德魯伊在凱爾特社會中,可以與王權匹敵,甚至是具有比王權更大力量的祭司。另外,德魯伊也會以參謀的身分參與政治事務,事實上在第二次莫伊圖拉戰爭中,瑪洛士的身份就既是大法師又是軍事參謀。

德魯伊不僅僅掌管祭祀,同時也兼任魔法師、教育者、詩人、民間故事傳承者。這些人執掌文化知識,負責向青年進行傳授,這種文化的傳承,完全不依靠文字,而是依靠長期的默念背誦,口耳相傳。雖然德魯伊們是特權階級,但這個特權並不是世襲的,德魯伊教的大祭司,也就是德魯伊的首腦是民主推選方式產​​生的,首腦死後由地位僅次於他的德魯伊繼任。若有幾位地位相仿者,則由眾德魯伊重新推舉。如果從凱爾特社會層面看,像狗熊男特拉克這樣年輕的德魯伊,社會地位是相當高的,實質上在歷史上看,能成為德魯伊的人,不可能這麼年輕,他們通常要花上十幾年甚至二十年去背誦紛繁複雜的教義和各種科學文化知識。

歷史上第一個德魯伊可不是愛爾蘭的原住民,Amergin是第一個傳播德魯伊教義的人,他來自古西班牙海岸,在圖德南口中,他們是屬於米列希安的,也就是遊戲中的我們。這些人第一次把德魯伊教帶給了愛爾蘭的凱爾特人,由於當時凱爾特的社會形態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自然崇拜為主的神學體系立刻接納了同樣屬於自然崇拜範疇的德魯伊教,兩者相互融合影響,最終成為了現在意義上的德魯伊教。

但在圖德南和米列希安共存的那幾個世紀,主流的信仰還是原始凱爾特信仰,德魯伊教還處於次要地位。所以MABI裡我們看到那些教堂的主持全都不是德魯伊,就是這個原因。

 

轉生

轉生就是德魯伊教的“靈魂轉世說”,這是跟MABI相關的最重要部分。德魯伊教義的核心“靈魂轉世說”,主張人死後靈魂不滅,由一軀體轉投另一軀體,之前靈魂停留在另一個世界(The Other World)。遊戲裡的轉生系統就是由此而來,放棄現世界的軀體,但保留前世的記憶、知識和學有所成的技能到來世。所以轉生以後的所有屬性全部清零了,因為這是一個新的肉體。

在德魯伊的祭祀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祭典,每年的11月1日,也就是凱爾特太陽曆中夏天結束的日子,在愛爾蘭的氣候裡沒有秋天的概念,夏天之後就是冬天,所以這一天是夏天結束的日子,也是冬天開始的第一天,被稱為凱爾特新年。

德魯伊教義中,這一天打開連通兩個世界的大門,故人的亡魂會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這天也叫做轉生日,活著的人則懼怕死者出現奪走他們的身體,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這一天之後,便進入冬季,凱爾特人重新把火種燭光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在轉生日這天,德魯伊們會舉行“人祭”,方法是把石條組成天文台(巨石陣)作為祭壇,將活人用橡樹的枝條纏繞在凱爾特十字架上,而後連人一起點火燒成灰燼。被獻祭的人大多是罪犯,也有戰爭中虜來的戰俘。

大約公元1世紀,羅馬人佔領了大部分凱爾特人的土地,在生活中逐漸接受了凱爾特的新年習俗,因為羅馬曆法中的10月31日是豐收節,所以凱爾特新年在這時往前提了一天,同時火刑人祭的陋習也被羅馬人廢除。

現在就明白為什麼MABI裡按照遊戲時間,我們只有在現實週六才能通過巴里的大門去另一個世界,也只有在周六我們才會年齡增長一歲了。在基督教到來愛爾蘭之後,接受了凱爾特人的生活習俗,也把凱爾特的新年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萬聖節”。


(感謝大家支持,前20頁集中回复的問題全部在197樓,按讀者要求貼到首頁)

————————————————————————————————————————————


Quote:
這段日子一直忙工作,沒顧的上回應各位朋友們提出的問題,先道聲抱歉了~
這裡在197樓集中回答一下被問及比較多的幾個問題。

 

1、相關書籍問題

這是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我寫這篇東西,那麼多資料都是哪來的。其實關於凱爾特文化的中文書籍非常貧乏,我參照的中文資料只有兩本,一本是名為《克爾特神/永恆的神話》的兒童配圖故事集,還是法國人米歇爾•米拉•蓬斯寫作,李俊仙翻譯的作品;另一本是美國時代——生活圖書公司編著、李紹明翻譯的《祭司與王制•凱爾特人的愛爾蘭》。如果說還看了什麼中文資料的話,就是《世界通史》和《愛爾蘭編年史》。

這四份資料,第一份是凱爾特神話的概述性作品,涉及的都是重要的故事,因為主要是畫成漫畫給孩子們看的,所以講述的非常簡單。其中主要是涉及了關於茉莉安和Danu神族的一部分介紹,當然還有勇士Lugh的故事。

第二份資料主要是德魯伊教的部分有所涉及,以及凱爾特人的習性、生活環境和習慣方面的東西。 《世界通史》和《愛爾蘭編年史》裡的資料引用的很少,​​因為我們畢竟不是在講歷史,主要是幫助我自己理解一些凱爾特文化生活各方面的一些細節,以便挑選跟MABI有關的部分進行解釋。

更多的資料其實不是來源於書籍而是網絡,GOOGLE跟BAIDU真是好東西,可以基本無障礙的瀏覽很多國外的網頁。我這篇東西至少有60%以上的部分是從講述凱爾特文化的英文資料中翻譯過來的。其實在搜索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愛爾蘭語的網頁資料更豐富,但是畢竟不懂愛爾蘭語,絕大多數都看不懂,就只能挑出一部分愛爾蘭語資料裡的關鍵詞,再搜索英文網頁內容大體相同的資料去對照,然後把裡面跟MABI相關的英文資料編號貼到一個WORD文檔裡,再新起一個文檔,對應編號寫出中文翻譯,以備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查找,這項工作是相當費腦跟費時間的。所以陸陸續續寫了一個多月,也比較不好意思。

朋友們想看比較完備的中文資料我實在是搞不到,因為首先國內愛爾蘭語翻譯很少,其次是凱爾特文化歷史本身也不是主流文化歷史,國內做這方面書籍翻譯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果真的有興趣,還是去看英文的吧,英文凱爾特文化方面的介紹其實已經相當完備了。

 

2、光之騎士 跟 暗黑武士 的問題

這是第二個被涉及最多的問題,就是問光之騎士跟暗黑騎士的問題。我很負責任的回答,在凱爾特神話裡,沒有!而且把遊戲裡的時間與凱爾特人的圖德南時期相對應的話,這個時間段世界是沒有騎士這個概念的。

這個需要解釋一下,有一個時間上的認定我在文中沒寫,也就是按照MABI的劇情設計,它應該處於歷史上的哪一段時空。我們之前在文中講了,MABI的歷史時間應該是處於圖德南時期末和米列希安時期的前段,神話裡沒有講這到底是哪一年,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德魯伊教的時間找到答案。英國威爾斯ㄧ南部的巨石陣用做德魯伊祭壇的時間,歷史學家考證是在公元前5世紀到1世紀這段時間,而德魯伊教是從西歐​​大陸渡海來到不列顛地區的,而且第一個在愛爾蘭傳教的人屬於米列希安,正好對應MABI裡凱爾特人的歷史時間。

所以圖德南到米列希安這段時期就是大約前5世紀到1世紀。

這個時候世界是怎樣的呢?

中國處於春秋末期到西漢末期這段時空,無論國家還是思想文化都是從分裂走向大一統的年代。在印度則是波斯帝國入侵到孔雀王朝興衰的時期,佛教逐漸興盛;中東地區這時剛剛建立了猶太教,《舊約全書》是這一個時代的產物;而在歐洲地區,從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包括亞力山大帝國都在這一時期,同時期波斯建國,並與希臘和印度均發生大規模戰爭。

MABI的遊戲背景追究到底就是這一時期的愛爾蘭,這時世界上不知騎士為何物。另一方面講,凱爾特文化中光明與黑暗並沒有對立的傾向,這個需要略做解釋。光與暗對立最突出的是在中世紀歐洲的黑暗年代,之前各國各地區的信仰中,凡是涉及光明與黑暗對立的,全部是統一的大部落或者國家,如希臘神話、羅馬文化等,日爾曼人的北歐神話有光明與黑暗對立,雖然其沒有統一的國家,但是卻有統一的生存地區。

凱爾特人則不一樣,在歷史上,凱爾特不是一個地域或者純民族的範圍,而本質上是一個文化和語言圈概念,就是擁有相同或相似信仰,使用同一種語言、以血緣相互聯繫的人,這點和吉普賽人是一樣的。而且凱爾特信仰屬於原始崇拜性質,世界上所有的原始崇拜中,光明和黑暗都不是對立的,因為對光明的崇拜等同於對太陽的崇拜,延伸的意義是針對農業生產的信仰,而對黑暗的信仰則幾乎等同於月亮、星辰和黑夜,延伸的意義是恐懼和死亡。所以兩者是不對立的,也就更不可能出現光之騎士跟暗黑武士這種性質的對立。

進一步說,MABI前言部分講的是圖德南和弗魔族的爭鬥,而在凱爾特神話裡,弗魔族雖然有負面的形象卻屬於愛爾蘭原住民性質,圖德南之所以得到Danu也就是雷米斯神、茉麗安、Lugh等神的庇護,也是因為圖德南族的第一任領袖是大地母神Danu的孩子。這裡面講的完全是神幫一群人打敗另一群人的故事,沒有善與惡、光明與黑暗之分,也就無從談起光之騎士與暗黑武士。

 

3、精靈跟巨人的問題

這個問題,凱爾特神話裡一樣沒有,有明確記載精靈和巨人的神話是北歐神話。如果仔細觀察凱爾特神話就會發現,裡面涉及的所有神都有人世間對應的物種或者種族,自然之神的形象是動物,而其他神基本都是人。前面已經說了,凱爾特信仰是原始崇拜信仰,這種信仰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神學體系與自然界的統一,無所不關乎人類從事的生產生活、生育、戰爭以及死亡,神話中出現的非人非神的種族,只有一種,就是動物。

雖然在很多魔幻題材類的網游中出現的精靈都是凱爾特風格的,但是很遺憾,精靈這個概念不屬於凱爾特神話。但是到了亞瑟王時代,這個概念有了轉變,凱爾特人的詩歌中開始出現了精靈,這個變化源自於與外文化的融合,亞瑟為原始的不列顛地區帶來的不僅僅是統一的國家,還有融合了羅馬、希臘、日爾曼甚至早期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文化,這種文化被本地的凱爾特信仰所吸收,就變成了我們現在所見的愛爾蘭和蘇格蘭文化的雛形(不是英國文化)。

所以在現在以凱爾特文化為風格的很多作品中,精靈族都帶有了一股來自愛爾蘭的自然氣息和蘇格蘭的土腥味。巨人族也是一樣,值得一提的是,G3那隻龍,也沒有凱爾特的純正血統,那是日爾曼人和羅馬人信仰中的東西。龍、精靈、巨人這種人世間不存在的生物都有其本身在世間的映照。

北歐的高寒地區一直到現在都有人在追踪野人和雪人的踪跡,從公元前1000年的記述中就有他們的影子,他們就是巨人族傳說的來源。而龍最直接對應的就是歐洲山地的那種蜥蜥,在亞平寧半島的維蘇威火山和巴爾幹地區的火山口處生活著一種名為Salamander的蜥蜥,它的中文名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沙羅曼蛇。 Salamander是希臘語,這是龍這種生物的雛形。在羅馬傳說中和北歐傳說神話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勇士跟龍的PK,因為羅馬人相信,火山的活動是由龍造成的。

伊利亞大陸的很多很多生物基本都不是凱爾特傳說裡的東西,包括精靈和巨人。


4、MABI伊利亞大陸開發被指偏離凱爾特風格的問題

其實提到這個問題的似乎只有一位朋友,但是我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或者說以我的理解有話要說,所以想單提出來回答一下。

前面說了那麼多,龍、精靈、巨人都不是凱爾特神話的東西,甚至整個伊利亞大陸都不是,G7又要開的熱帶雨林跟埃及風格更是跟凱爾特如此之不靠譜。那麼是不是DEVCAT的凱爾特資源枯竭或者說是準備放棄凱爾特路線呢? !

我覺得不是,我認為G3之後,開放的伊利亞這片廣闊的空間,是讓我們站在凱爾特人的角度去看整個世界。從不斷變大的世界地圖來看,歐拉大陸顯得越來越小,所有的凱爾特因素全部集中在這裡,這就像我們站在愛爾蘭,逐漸逐漸的拉高位置,看到更多的世界,直到最後,愛爾蘭變成了一個小島,從G3之後一直到現在我們其實都在進行這個過程。

凱爾特文化很邊緣化,可用的素材是有限的,可是世界上那麼多民族的文化加起來就是無窮大。以凱爾特人的視角去看世界,MABI這個遊戲想做大就能做多大,現在G7不是又推出了兩章新的主線任務嗎,只要有符合風格的劇情,MABI的故事就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再次萬分感謝完整的看完這篇文章並提出問題的朋友們,我感到很欣慰,因為你們和我一樣愛MABI。
 

(以上為G3時代寫的~~~)

(以下是進展到去年完結的C3時代~~~)

2007年時我曾經寫過一篇“詳解Mabinogi與凱爾特文化”,此次重新執筆,實話說,壓力巨大。 3年前MABI的故事只開展到G3,而現在遊戲故事的容量比當時大了好幾倍,我反復嘗試著該寫些什麼,該如何去寫……

如果說2007年的“詳解Mabinogi與凱爾特文化”是打開了背景考據的這扇大門,那麼這篇文章將會是一個總結。

這不僅僅是一篇羅列相關資料的考據貼,那樣並不是我希望的

我更多的是想涉及並解釋一些系統性的問題。

其實2007年的帖子現在看來是有不少錯誤的,但是已經過期無法編輯更改。

 


關鍵詞:煉金術(Alchem​​y)

 

煉金術(Alchem​​y),這個東西其實真正是與凱爾特神話沒有一點關係,煉金術起源於古希臘文明,其目的是通過蒸餾和提純普通金屬,使其發生化學反應變為貴金屬,是化學的雛形。

煉金術與其說是一種古代科學,不如說是一種追求世界本源的哲學,它與古希臘赫爾墨斯主義有著一脈相承的關係。煉金術本質上是在研究這個世界的構成,除了對金屬應用外,還在神秘主義領域有重要的地位。

除了赫爾墨斯,古希臘雅典學派的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都對煉金術進行過大量的研究和論述。

煉金術的基本理論在於等價值轉換,通過大量的普通金屬疊加等價值,而後通過化學手段轉化為貴金屬,當然當人們了解了化學原理和元素週期後,現代科學就否定了煉金術的科學性。

而古希臘煉金術最偉大的成果則是通過化學反應製造出合金材料及鍍金材料,製作水平精良的合金材料,從外觀和質感上與真金極難分辨。由古代煉金術衍生的學科更是紛繁複雜,物理力學之父阿基米德發現的浮力定律,就是為了鑑定敘拉古國赫農王皇冠的材料,到底是真金還是煉金術製作的合金。

我不想推測,也無法得知CAT為什麼將煉金術這個與凱爾特文明完全無關的東西引入MABI,但是嚴格意義上說,MABI裡的煉金體系真正符合歷史上煉金術的技能,只有合成、分解和金屬轉換。

像MABI裡那樣煉成光之劍、人造人、復活諾亞達之類的東西,其實都不屬於煉金術的範疇。

 

 


 關鍵詞:影世界與“迪爾納諾”(Tir nan Og)

G9在推出影子任務和影世界的時候,開發組並沒有解釋影世界的來源,影世界的形式雖然並不存在於愛爾蘭的神話傳說裡,但是它卻符合凱爾特文明里對於“另一個世界”(The Other World)基本構成上某些方面的描述。

在凱爾特神話裡,“另一個世界”(The Other World)雖然在很多故事中都被描述為沒有飢餓、戰亂和疾病的樂土,但是也有少數故事描述了“另一個世界”血腥、陰暗的一面。它是凱爾特人對於外部世界所有未知領域的一種神秘主-義-解析,不僅僅包含了美好如天堂的“堤爾納諾”(Tir nan Og),也包含著充滿陰暗的冥府。

“另一個世界”在凱爾特明文的起源上應該與墓葬文化有關,考古學記錄了凱爾特人的墓穴中發現的食物、釜等生活用品,還有武器、以及象徵太陽神的祭祀用品,這印證了凱爾特文明對於死亡、靈魂的不滅以及生命的轉生的論述。

在《Mabinogion》里關於亞瑟的篇章中就記載了描述“另一個世界”血腥和陰暗的故事,亞瑟有一次率領部下闖入了另一個世界,在那片陽光無法照到的世界裡,他們在這裡見到了早已在愛爾蘭大地上消失了的圖德南人,亞瑟打算偷襲這些圖德南人,並將圖德南初代領袖Dagda的那口可以產出無盡食物的大鍋帶給自己的國人。

而這次偷襲亞瑟幾乎全軍覆沒,僅僅生還的6個部下保護著亞瑟逃離了出去。

而另一個故事裡,愛爾蘭國王康尼拉則沒有這麼幸運,他被德魯伊預言如果他進入另一個世界,那麼一定會被殺害,但康尼拉堅持認為“另一個世界”就是樂園“堤爾納諾”,他鍥而不捨的帶著部下尋找前往另一個世界的途徑,即便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預言他死於非命的徵兆,都沒有引起他的警覺。最終康尼拉來到了“另一個世界”,但這裡並不是傳說中的樂園“堤爾納諾”,另一個世界的居民攻擊了他們,康尼拉被砍下了頭,他部下也全部遭到屠殺。

G9設計的影世界,很有是可能像G1和G3最後那陰暗、沒有居民、像鏡子般的堤爾克那和班克爾一樣,代表了另一個世界的陰暗面。
而女神們、包括錫古都在尋找那傳說中像天堂一樣幸福的樂園“堤爾納諾”,但是那個樂園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出現。

 

 


 

關鍵詞:庫爾克勒的心臟(Lia Fail)與愛爾蘭王制

在遊戲裡,構建樂園“堤爾納諾”需要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就是庫爾克勒的心臟。

庫爾克勒的心臟到底是什麼東西?

它從G7熱帶叢林遺蹟的影像中就開始出現,一直貫穿到G12的重要物品,在MABI裡的視為至寶的聖物,其實它在凱爾特神話中,也擁有極高的重要性,因為它代表著愛爾蘭世界的王權。

庫爾克勒的心臟其實是神話中圖德南族從4個天空之城帶來的寶物之一司命之石(Lia Fail),圖德南族的祖先們,從其居住的天空之城法利亞斯(Falias)帶到愛爾蘭的寶物就是司命之石。在現在的愛爾蘭,塔拉王城遺址附近仍然矗立的一塊巨石,被認為就是傳說中的司命之石。

司命之石在愛爾蘭傳說中非常重要,它被認為是統治整個愛爾蘭的象徵,只有司命之石接受的人,才可以成為愛爾蘭的王者。


 
(圖為塔拉遺址,矗立的巨石被認為就是傳說中的司命之石)

古愛爾蘭的王制與其他文明相比有較大區別,它其實是一個聯合王國,統治整個愛爾蘭的王,是愛爾蘭各地政權、各政治勢力相互對抗、妥協的產物。

愛爾蘭被分為5個省,其中芒斯特省、倫斯特省、康諾特省及阿爾斯特省4個省各自代表東西南北一個方向,第5個省“米斯”則代表中央,米斯的中心是塔拉,這裡是愛爾蘭的首都。 4個省各自的政治勢力相互對抗、妥協,最終勢力最大的地方政治領袖,就會壓服其他競爭者成為整個愛爾蘭的王。這個王的王位並不是嚴格世襲傳承的,當有另外一支政治勢力強大起來,就會將先前的愛爾蘭王趕下王位,並取而代之。

每一位愛爾蘭的國王都在塔拉就任,並依照德魯伊的宗教習俗迎娶一位女神,迎娶女神被看作是新王朝統治愛爾蘭的儀式。

女神神性與人間溝通的媒介,就是司命之石,也就是遊戲裡所說的庫爾克勒的心臟。按照德魯伊的規定,任何一位候選的王位繼承人,必須向司命之石祈禱,如果巨石發光,並發出了尖利的聲音,則表明女神接受了這名候選人成為愛爾蘭之王,他的繼位才是合法的。所以司命之石對於傳說中的古愛爾蘭政治體系至關重要。

在愛爾蘭的傳說和凱撒的《高盧戰記》裡都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公元前54年,當尤里烏斯•凱撒的軍隊踏入了不列顛的土地開始,他們就遭到了本地土著凱爾特人的激烈抵抗,凱撒在進軍了塔拉的情況下卻放棄了統治愛爾蘭,據稱就是因為司命之石拒絕他成為愛爾蘭的王者,於是凱撒最終撤離了這塊土地。

 

 


 

關鍵詞:布里歐納克(Brionac)和魯(Lugh)

布里歐納克(Brionac)不是劍,既不是聖劍,更不是石中劍,這是混淆了幾個概念。石中劍是亞瑟王傳奇故事中出現的,它之前從未出現在更早期的故事裡。

布里歐納克是一把矛,也有可能是一種體積較為龐大的弩箭,Brionac這個詞起源於愛爾蘭地區墓葬文化中關於太陽的一種祭品,代表太陽光芒的祭品就被稱作Briona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neth_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